4月14日下午,在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的首屆生態環境司局長與環保企業對話會上,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副司長汪海洋對當前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深刻細致的剖析,并指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汪海洋介紹,進入“十四五”以來,我們以“一規劃、一方案”(《“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為抓手,深入推進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十四五”工作扎實起步并取得積極進展。但必須看到,土壤、地下水、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基礎薄弱的狀況沒有徹底扭轉,形勢依然嚴峻,到2035年實現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目標任務異常艱巨,需要我們一起付出更多努力。
汪海洋指出,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調查不專業、修復不精準,異位修復占主導地位,能源資源依賴型技術占比高,修復與開發時間矛盾大、在產企業源頭防控污染的意識還不強等問題。
汪海洋表示,我們將從三個維度加以解決。首先,持續完善相關制度體系。例如,去年7月發布了《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質量控制技術規定(試行)》,強化調查質量管理;去年12月印發了《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目標值制定指南》,啟動了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數據統計與分析技術指南的制定工作,推動精準治污修復;目前正在研究起草促進土壤污染綠色低碳風險管控和修復的相關文件,引導修復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我們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生態環境友好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
其次,加大力度推進試點示范。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先行示范、以點帶面,是推動這項工作的重要路徑。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102項重大工程之一,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確定了124個綠色化改造或廢渣治理項目。“十四五”期間,我們在全國開展13個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和21個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今年要全面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和管理,也在積極總結各地“環境修復+開發建設”“修復工廠”和綠色低碳修復等好的經驗。探索以大型復雜污染場地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試點示范。
最后,多措并舉規范行業發展。例如,開展土壤調查質量的監督檢查,并將有關結果納入從業單位和人員信用記錄管理;加強案例總結,宣傳推廣正面典型,發揮反面典型以案為鑒作用;鼓勵行業協會建立自律機制,制定全國或區域性的行業公約,保障修復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文章來源:新京報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