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植物園滿周歲
彰顯生物多樣性魅力
2023年4月18日
春光明媚、百花齊放
國家植物園正在舉辦首屆桃花觀賞季
暨世界名花展
園內桃花、海棠、郁金香、牡丹等
40萬余株春花迎風怒放
將這里裝扮成花的海洋
今天是國家植物園揭牌一周年的日子。2022年4月18日,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座國家植物園在北京正式揭牌。國家植物園是以開展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為主,兼具科學傳播、園林園藝展示和生態休閑等功能的綜合性場所,是國家植物多樣性保護基地,是一個國家經濟、科技、文化、生態、社會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揭牌一年來,國家植物園開展了多項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已編制完成《國家植物園建設方案》,建設方案對標邱園等世界一流植物園,分為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到2027年,國家植物園各項水平全面提升,核心功能趨于完善,重點項目全面啟動,引領全國植物園高質量發展。第二階段到2035年,實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物和諧的目標,引領世界植物園行業發展。國家植物園將建設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科普宣教等七大體系工程,包括國家植物種質資源庫、五洲溫室群、標本館二期等重點支撐項目。
植物多樣性成效初顯
完成了國家植物園植物種類資源本底調查,目前國家植物園共收集各類植物1.7萬余種(含種下單元),其中珍稀瀕危植物近千種,涵蓋蘭科、薔薇科、天門冬科、安息香科、苦苣苔科、天南星科、蘇鐵科、景天科、仙人掌科等多個植物類群。收藏植物標本突破300萬份,占全國植物標本資源總量的13%,標本覆蓋我國所有省區。一年來,成功引種了崖柏,十齒花,怒江槽舌蘭,刺苞南蛇藤等一批珍稀瀕危植物,攻克了巨柏、百花山葡萄、丁香葉忍冬的繁育技術,開展杜鵑蘭共生繁殖中試試驗,目前已獲得初步成功,國家植物園已成為保護珍稀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2022年7月,國家植物園北園展覽溫室內首次實現了巨魔芋在人工栽培條件下的群體開花,經人工授粉結出果實并產生種子,在世界范圍形成轟動效應。這批巨魔芋種子目前已經陸續開始發芽。國家植物園北園副園長魏鈺介紹:“這批種子的萌發,使得我國在巨魔芋的培育、研究領域邁出了一大步,實現了該物種全生命周期的培養,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研究的空白。”此外,國家植物園聯合北京林業大學共同開展巨魔芋開花氣味中揮發性成分和釋放規律的研究,揭示了巨魔芋開花為什么這么臭的秘密,成果已被國際SCI期刊 Horticulture期刊收錄。
國家植物園在新物種發現、資源植物新品種選育和推廣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科研人員在野外調查中,發現并描述了貢山角盤蘭、墨脫蝴蝶蘭、青海玉鳳花等7個新物種;共獲得牡丹、丁香、海棠、玉簪、薰衣草、萱草等22項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授權。
國家植物園蘭花保育團隊承擔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暖地杓蘭遷地保育研究項目,目前已在云南和廣西等地開展種質資源調查和保護生物學研究,通過未成熟種子非共生萌發,已成功獲得原球莖,并正在繼續開展后續人工繁育關鍵技術研究。同時對極小種群植物滇西槽舌蘭開展了野外資源調查及物種繁育研究。成功實現滇西槽舌蘭的種子萌發,開展了內生真菌多樣性研究,并發現其內生真菌對其他蘭科植物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有顯著作用。基于其資源瀕危現狀,開展了針對性遷地保護技術研究,已實現試管苗和種子的遷地保護。
國家植物園葡萄與葡萄酒研發團隊利用葡萄屬資源中抗寒的山葡萄與優良的歐亞種品種雜交,選育出抗寒旱、抗病釀造葡萄品種‘北璽’和‘北馨’,在我國釀酒葡萄主產區不埋土防寒能安全越冬,生長季減少約一半化學農藥噴施,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生產的葡萄及葡萄酒綠色、安全。‘北璽’‘北馨’2個抗寒旱釀造葡萄新品種于2022年通過國家級審定,‘北璽’適宜釀造陳釀型葡萄酒產品,‘北馨’適宜釀造易飲型葡萄酒產品。“國家植物園通過不斷發掘創制新資源植物種質,選育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新品種,支撐國家種質安全。”國家植物園南園執行主任孫國峰介紹。
科學傳播形式多樣
2022年5月20日,國家植物園正式發布了《中國植物物種名錄2022版》,共收錄117330條名稱數據,其中包含45793個接受名稱和71537個異名,分屬于483科、4275屬、38287種和7506種下等級。為研究植物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提供了重要基礎數據,有效支撐了我國的植物科學研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
2022年,國家植物園正式發布了《中國外來植物名錄》,系統全面地記載中國外來植物283科3233屬14710個類群(含13401原種332雜交種2嵌合體458亞種503變種14變型),每個類群包括生存狀態、中文名、學名、生活型、原產地(自然分布區)及中國具體分布地等基礎信息。尤其是生存狀態方面,明確定義區分了外來栽培植物、外來逸生植物、外來歸化植物以及外來入侵植物。該專著為外來入侵植物的防治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也可作為植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資料,還可作為農業、林業、草業、園林、中草藥及自然保護和環境保護人士及高等院校師生的參考書。
出版了《中國——二十一世紀的園林之母》系列叢書第一卷、第二卷的編輯出版。該書通過人物、植物、歷史事件等內容,描繪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片段;展現了植物生態多樣性保護的成果;總結中國觀賞植物資源及其現狀,弘揚了園林之母對世界植物學與園林學的貢獻。激發民族的自豪感與優越感,進而鼓勵業界更好地深入研究并探討。開創性的為整個園林園藝行業提供了植物多樣性保護與發展的指引,充分擴展我們的思路與視野,真正引領世界行業發展。2023年停刊20余年的國際英文會刊Malus,即將由國家植物園復刊出版發行。
一年來,國家植物園自主拍攝的多肉植物、植物絞殺、神奇的蘭科植物等15部植物科普記錄片和參與拍攝的我國首部大型植物類紀錄片《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在全新的科普館內循環播放,為游客講述了中國植物的生命旅程和影響世界的故事,為孩子們打開了植物世界的大門。開展了“專家帶您識花草”“中小學校外教育培訓”等多樣化系列科普活動,將植物知識和園林文化有機融合,被評為首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講好中國植物故事
展現生物多樣性魅力
國家植物園持續開展彩化植物研究推廣工作,讓人民群眾春天能看到更多的花、秋天看到更多的彩葉、冬天看到更多的綠色。通過科研人員的研究,已掌握了彩色針葉樹藍云杉的多種繁育技術,目前已可以實現大規模育種,近一年來,推廣應用至十三陵、頤和園、動物園、將府公園等地,為首都增彩延綠提供了優良樹種。除了藍云杉外,國家植物園已成功引種來自世界各地的云杉24種,占全球一半以上。在云杉的新品種工作上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與林科院合作完成云杉3個新品種的選育。同時通過舉辦“郁金香花展”“月季文化節”“菊花文化節”“蘭花展”等多項文化活動,有效整合園內歷史、紅學、紅色等各類文化元素,將植物知識和園林文化融合展示,講好中國植物故事,展現中華文化魅力。全年接待游客400余萬人次,同比增長了近12%,成為北京地區市民游客文化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
為了慶祝國家植物園揭牌一周年,這里也開啟了多項專項活動。舉辦了國家植物園揭牌一周年成果展,南北兩園分別對一年來在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園藝展覽展示等方面取得成果進行了展示。4月18日起在國家植物園將相繼舉辦世界珍稀瀕危植物展,牡丹科技文化展、植物主題郵票展和活體罌粟暨禁毒展等特色展覽。同時國家植物園不斷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新開發了智慧游園服務系統,游客可實現園區自助導航、聽真人語音講解、乘坐觀覽車自助購票等多項功能,提升游客游園便捷性,實現智慧游園。
國家植物園管委會主任賀然表示:“揭牌一年來,我們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面強化植物遷地保護、科學研究等核心功能,綜合水平顯著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發揮多種功能作用,加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體現大國責任擔當,講好中國植物故事,彰顯中華文化和生物多樣性魅力,早日實現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物和諧的國家植物園的目標。”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