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度地帶,總面積127萬畝,屬于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動植物資源豐富,是重要的物種基因庫。保護區水源涵養作用十分突出,發源于區內的大小河(溪)流200多條,供給了臨夏州200多萬各族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充沛了黃河上游2條支流大夏河、洮河水源,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補給區。長期以來,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堅持不懈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持續恢復森林資源,更加強固了生態功能,推動了高質量發展。但因受制于保護區面積大、處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等多種因素,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需要針對性提出措施,凝心聚力,鉚釘目標,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創新,推動建成示范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一、保護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太子山保護區緊緊圍繞“保護、管理、發展”三大中心任務,以實施國家、甘肅省林草項目為依托,增資源、增活力、增效益,推動保護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全面推行林長制,壓實各級責任。保護區成立了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按照管護中心、保護站、保護段三級管理體系分級設立林長,明確責任分區,建立了林長責任體系。與洮河林區檢察院、太子山森林公安分局簽訂了林區林草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三方合作協議,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不斷加大對轄區內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管控力度,基本實現了“五無”目標。加強應急保障體系建設,組建半專業森林撲火隊,建設防火物資儲備庫,建立監控預警,有效提高森林火災應急處置能力。
(二)加大生態修復,提升生態功能。保護區森林資源大部分為次生林,自保護區成立以來,特別是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后,積極實施各大林業重點工程,完成人工造林5.67萬畝、封山育林4.6萬畝,全面加快了荒山宜林地綠化步伐。根據最新三調融合數據,保護區活立木蓄積量44.09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8.35%,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雙增長,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大幅度增加,已形成甘肅省中部地區最大的天然林基地和基因庫。
(三)加強制度建設,提高治理能力。堅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財,修訂完善管護中心黨委制度13項、行政制度79項,構建了權責清晰、程序規范、關系順暢、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全力推動保護區各項工作落細落實,切實提高保護區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
(四)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為保護區發展提供組織保障。中心黨委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始終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保護區建設發展的重要資源和重要支撐。自2018年以來,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晉升聘用累計95人,其中:正高級工程師6人,高級工程師12人,工程師77;工勤人員崗位晉升累計85人。根據保護區發展需要和三定方案,對內設機構進行了重新設置,增加了管理崗位職數。提拔任用科級干部38人,平級交流19人。制定了保護區2022-2027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干部職工履職能力。
(五)加大基礎研究,夯實科技創新根基。保護區始終把科研工作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自2018年以來,組織完成省級示范推廣項目2項、省級自列項目5項、管護中心自列項目9項。2023年,向臨夏州科技局申報的《甘肅太子山保護區橙翅噪鹛調查》等5項科研項目已通過立項前評審。出版了《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木種質資源》《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圖鑒》,正在籌劃出版甘肅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圖鑒。 2020年建設了保護區博物館,開展教學實習及科普工作,2021年10月被省文明辦等5個廳局授予甘肅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基地。與西北師范大學和甘肅農業大學合作,成立太子山保護區碳中和監測站、建成4套氣象監測站,實現生態價值評價奠定基礎。
(六)加大宣傳和信息化工作,提高監測能力。中心網站提升改版后,累計發布信息2200條、圖片1000余幅,網站首頁訪問量達260.1萬人(次)。新媒體平臺發布信息250余條,在省州級媒體發表新聞報道100余篇,有效提升了保護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建成了保護區森林資源監測管護平臺、森林資源防火監控預警平臺、視頻會議中心、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及數據中心。購置無人機3架,建立“空天地一體化”智能監測體系。建成綜合視頻監控系統25套,實現了與省林草局視頻監控系統的整合。通過信息化建設,極大的提高了保護區森林資源監管預防能力和治理能力。
(七)開展社區共管,筑牢森林保護安全網。與林緣鄉村簽訂《聯防協議》,建立了甘南、臨夏兩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和保護區三方溝通協調機制,及時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維護林區和諧穩定。廣泛開展《自然保護區條例》《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林緣群眾對自然資源、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意識。
二、保護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管護難度大。太子山保護區地處臨夏和甘南2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間,線長面廣,周邊為漢、回、藏、土、保安、東鄉、撒拉等多民族聚集區,經濟欠發達,還存在靠山吃山的觀念,保護區內靠甘南交界處還有放牧現象,管護難度較大。
(二)資金缺口大。太子山保護區屬于差額補助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制389人,其中財政撥款257人(全額撥款83人,由天保經費供給174人),差額補貼132人。在經費落實上,因保護區林業產業萎縮,資金來源渠道少,補貼經費缺口較大,影響保護區的穩定發展。
(三)干部隊伍能力素質較低。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太子山林業總場轉制而來,干部職工文化水平整體較低,現有人才隊伍不能適應新時代林草事業發展的需要。太子山保護區核定事業編制389人,現有人數356人,其中初中以下170人,占總人數的47%。高中學歷48人、中專學歷73人、大專及以上學歷57人。近年來,保護區堅持人才強區思想,高度重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通過招考、遴選等方式引進大學生22名,不斷優化干部隊伍知識結構。但因保護區地理位置偏僻,條件艱苦,人才引進比較困難。
(四)科研管理水平不足。保護區科研工作存在基礎研究不足、技術儲備匱乏、創新能力薄弱、科研成果轉化水平較低等問題,制約保護區的高質量發展。
三、今后需要加強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措施建議
林草行業是綠色發展的主陣地,是建設綠色家園的主戰場。林草人是綠水青山的守護者,是綠色家園的建設者,守護好、發展好、建設好綠色事業是林草工作者的使命責任。保護區對照全省林草重要工作任務,研究確定了“一個加強”、“三個確?!?、“三個提升”、“四個突破”、“五個注重”的工作目標。
(一)“一個加強”。就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要加強全面從嚴治黨,發揮中心黨委總攬全局的作用,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開展的“三抓三促”行動,為保護區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建立以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班子成員“一崗雙責”、黨支部書記直接負責的責任體系,確保各項工作“有安排、有進展、有成效”。
(二)“三個確?!?。一是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確保生態安全。不斷深化林長制工作,健全完善相關制度,實現林長制目標,形成保護有力、運行高效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推動保護區林長制工作規范運行。二是強化責任,確保林區生產安全。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林業草原防火會議精神及省總林長令,落實責任,細化措施。三是加大巡查,確保無毒林區。要大力開展禁毒宣傳教育,不斷更新觀念,創新禁毒宣傳形式和手段,以輿情信息為導向,拓寬交流渠道,仔細摸排重點線索,確保實現林區毒品“雙零”目標。
(三)“三個提升”。一是提升森林資源監測能力。開展森林草原資源監測是林草部門保護成效的有力舉措,要充分利用保護區智慧大數據平臺,深入整合各項資源監測數據,科學分析監測成果,完善監測管理體制,為保護區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提升科研監測能力??蒲泄ぷ魇潜Wo區的重要職能之一,也是保護區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按照保護區制定的《生物多樣性監測實施方案》,開展固定樣地、氣象、水文等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加強保護區智能生態定位站、水文監測站觀測記錄和數據統計分析,為保護區基礎研究提供第一手數據。同時要不斷加大對科研人才隊伍的培訓,積極開展交流合作,努力提高保護區科研監測水平。三是提升項目管理能力。細化管理措施,實行一個項目對應一個管理辦法,嚴格按照項目進度、合同約定和規定程序撥付資金,實現項目精細化管理,確保項目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四)“四個突破”。一是創新發展要有新突破。始終堅持以保護為中心不動搖,要不斷發展林業產業,增強發展后勁;要以科學技術為先導,提升科研能力;要創新共管模式,構建和諧林區。二是林業產業發展要有新突破。保護區要對林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圍繞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重點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拓寬創收渠道。同時,還要開展良種苗木培育,推動保護區林業產業多元化發展。三是智慧保護區建設要有新突破。以保護區智能管理平臺為基礎,整合優化保護區各類業務數據,構建智慧管理大數據平臺。建立以保護區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林地“一張圖”數據、各類林業專項數據和人員信息數據為核心的智慧保護區大數據中心,深入整合保護區各類業務需求,以保護區業務為導向,構建集保護區基礎地理空間信息平臺、森林防火監測預警指揮平臺、野外綜合視頻監控平臺、森林資源數據管理平臺、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監測平臺、自然保護區智能巡護管理平臺、無人機動態監測管理平臺和人員信息管理平臺為一體的智慧保護區大數據平臺,實現保護區的智慧化管理。四是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要有新突破。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刻把握新時期宣傳工作新形勢新特點,做大做強宣傳輿論陣地建設,多渠道多領域發布優質宣傳信息內容,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五)“五個注重”。一是注重規范管理,健全完善制度。要加大修訂完善各項制度,不斷增加制度建設的針對性、預見性和可操作性,加強規范約束,堵塞管理漏洞,靠實主體責任,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確保各項制度切實發揮效力。二是注重科技創新,促進保護區發展。要創新科技管理的體制機制,制定完善有效措施,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繼續加強與各大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切實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林業科技隊伍。三是注重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智力支撐。充分利用專項業務培訓、繼續教育培訓和林業項目培訓,提高干部職工的業務素質。同時,加大對年輕干部的選拔培養,把群眾公認的好干部選出來,為保護區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發展基礎。進一步加強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改造基層管護點房屋、道路、電路、網絡、取暖等設施設備,改善基層職工工作生活條件,夯實保護區發展基礎。五是注重法治建設,推進依法治區。要進一步強化林業執法和普法工作,全面推進依法治區,嚴厲打擊非法侵占林地,亂砍濫伐林木,獵捕、殺害、盜賣和運輸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不斷提高保護區法制化水平,形成嚴格執法和群眾守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保護和治理黃河作為治國理政的大事,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觀點,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這一系列重大戰略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是做好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理論源泉和精神動力,作為自然保護區基層工作者,準確把握保護區的特殊區位和生態功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履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職責,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殷殷囑托,胸懷“國之大者”,守護秀美山川,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實施黃河國家戰略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緊抓實,進一步鞏固保護區生態環境整治修復成效,不折不扣落實資源保護重點工作,像保護眼睛一樣生態環境,守牢生態環境“生命線”,以更大擔當更大作為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作者 趙霜紅 本文來源甘肅林業雜志2023年第5期)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