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黃金古道”上“奏捷之驛”的十八站,歷經一代又一代林業人艱苦創業、無私奉獻,讓百年驛站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從開發建設到長期輸出木材、從木材停伐到產業轉型崛起、從解決職工之盼到謀求民生之變,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十八站林業局一個個拼搏奮進的時刻、一項項重點難點的攻克、一件件實事好事的完成,匯聚成來之不易、可圈可點的“十八站答卷”。
守護青山
林草興則生態興。在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十八站林業局廣袤的施業區內,變化的是青山顏值,不變的是生態保護建設的使命與擔當。
林業局黨委全面強化林長制管理水平,先后下發《林長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15個制度文件,建立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成立局場兩級林長制辦公室10個,設置局級雙林長2名、副總林長8名,場級林長54名。2022年以來共召開林長制工作會議5次,及時研究解決體制性、機制性、政策性問題,構建起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按照“明確目標、落實責任、長效監管、嚴格考核”的工作要求,定期開展巡查活動10余次。各級林長辦主動加強調度、督辦、通報、考核,高標準嚴要求推動工作落地見效。
健全完善管護體系。逐步完善“林場+中心管護站+管護檢查站”三級管護體系,為局址4個主要干道檢查站配備了監控設備,為9個林場配備了18架專用無人機,組建重點時期機動巡護小分隊,對野生山特產品采集、興安杜鵑等重點管護區域、農林交錯地帶進行實時巡護檢查,有效提高了資源管理效率。
著力強化資源培育,成功引種東北紅松試驗林579畝,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完成監測面積490萬畝。投入26萬元建成2條無紡布輕基質容器育苗生產流水線,生產輕基質容器袋50萬個,完成輕基質容器杯苗移植210萬株。
抓牢森林防火體系建設。以抓好預防、撲救、保障三大體系建設為抓手,嚴格落實封山封路、三清巡護、林農聯防、跟班作業、無人機巡航、靠前駐防、高山瞭望等管控措施。投入33架無人機開展地空巡護,自籌資金238萬元,在9個專業隊伍營區、13個入山卡口安裝視頻監控設備38套,充分發揮森林感知系統五大模塊30個子系統模塊的綜合作用,使預防管理實現了宣傳教育、火源管控、高山瞭望、空中預警、地面巡護的“天空塔地”立體化監測。建立村民外出登記備案和入山掃碼制度,進一步深化與呼瑪、塔河兩縣聯防、聯治、聯責機制。全局范圍形成人技協同、地空配合的立體式火情監測網絡。
扛起生態修復重任。推進歐浦煤礦植被恢復。自2022年春季以來,組織生態修復管理科及局屬9個林場300余人參與礦山植樹,栽植樟子松2.1萬株,恢復造林面積126畝、種草面積114畝,確保了企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十八站林業局63.4萬公頃綠色青山,森林面積、活立木總蓄積量、森林覆蓋率持續實現“三增長”。
文旅融合
浩瀚美麗的森林、醇厚的鄉土氣息、“古黃金之路”的傳奇、熠熠生輝的鄂倫春民俗文化……為十八站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豐富資源。
林業局黨委立足全景打造、全域發展,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整合文化、旅游等部門職能,設立文化旅游專項資金,扶持文旅產業項目,著力推進“古驛小鎮”建設。先后建成占地21公頃的“驛園公園”、森林風情版畫展銷館,修建了驛字石林、仿古門樓、滿漢雙文銅質印章、驛路呈祥雕塑、高10.8米的“大紅燈籠”,利用閑置廠房歷時兩年建成3518平方米“古驛道驛站博物館”,成為全國唯一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驛站文化的展覽館。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十七站林場建設了鄂倫春文化園、薩吉滿盛山、阿尼湖等景點。連續舉辦四屆中國·十八驛站鄂倫春民俗文化節,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游客3萬余人。民俗文化節成為推動十八站林業局文旅產業發展、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為了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十八站林業局持續改善旅游軟環境,建成了十八驛汽車“驢友之家”、綜合服務中心,利用閑置棚改樓房改造成“主題民宿”,并完善了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詢網點、旅游停車場、自駕車營地、無障礙設施等基礎設施,塑造了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2018年以來,林業局先后獲得“國家森林古驛小鎮”試點單位、“中國避暑養生休閑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國最具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等稱號,“古驛小鎮”、薩吉滿盛山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林業局接待了來自全國的游客15萬余人次,帶動旅游收入700余萬元。文化建設和生態旅游讓綠水青山釋放出更大的生態紅利。
綠色賦能
“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的不干,賠本賺吆喝的不干,職工不受益的不干”。十八站林業局按照集團公司綠色產業發展“三不”原則,全力推進產業綠色轉型,商標注冊“十八驛”品牌38類600余個品種,從包裝設計到營銷渠道做到統一規范。“十八驛”牌大豆油和面粉在第11屆中國義烏國際森林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優質產品獎和創意產品獎。
在品牌的帶動下,礦業、林農北藥產品加工、畜牧養殖、生態旅游和種苗繁育五大產業迅猛發展,撐起了企業增收、職工致富的一片新天地。
依西肯林場借助特殊的自然氣候條件,籌集資金184萬元,分別建設了270平方米、180平方米的小麥和豆油加工車間,引進先進的設備和工藝,日產小麥、豆油8噸,年創產值近百萬元。
小根河林場把施業區富集的蒲公英、金蓮花、黃芪等林下資源作為產業發展的支撐,成立了興驛經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種、養、加、銷、運一體化垂直整合的全產業鏈條。
查班河林場120名職工借助生態優勢發展蜂蜜加工業,形成年生產蜂蜜10噸、銷售利潤20余萬元的產業規模,百人小林場,念活了致富經。
十八站林場采取散養和圈養相結合的方式養殖吉林伊通西門塔爾肉牛131頭,年收入20余萬元。
林業局利用純凈的自然環境和水資源優勢,創辦了大興安嶺十八驛飲品有限責任公司,建成一座擁有2條生產線、設計能力年產3萬噸飲用水的現代化工廠,年銷售天然飲用水200余萬瓶。
十八站林業局為解決產業規模小、產品加工分散、銷售渠道不暢等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題,在依西肯林場成立大興安嶺盛驛森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建立林產品加工共享車間,對分散的特色產品加工車間進行整合,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生產許可,集加工、銷售于一體。共享車間在加格達奇成立了十八驛商貿公司、在各大中城市設立銷售點,利用電子商務、網絡推介等多種形式,通過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等模式,實現需求與供給的精準對接,產品遠銷哈爾濱、北京等地。
目前,十八站林業局生態產業已經開花結果,產業年實現產值1300余萬元,成為企業增效、職工增收的“金色招牌”。
聚焦民生
林業局聚焦職工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全力提升幸福指數。
林業局以“講文明、創三優、建幸福美麗驛站”為目標,采取劃片劃段、責任到人的方式,加大對環境衛生保潔、公共設施日常管理、便民服務網點等民生問題的整治力度,先后清理枯枝落葉和雜物900余車,植樹3萬株、移植花卉10萬株,清理草坪3000多平方米,拆除破損、不規范廣告牌15塊,取締占道經營商戶40家,維修主要街道燈籠1800個、單元門15個、聲控燈40個、路燈和太陽能燈50盞,全面打造干凈、整潔、有序、文明的城鎮環境。
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局場兩級領導班子圍繞社會民生等內容深入基層調研200余次,通過“走流程”、深入聯系點、開展蹲點調研、入戶走訪等方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明確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對小區供排水、供暖管線進行新建和改造,硬化和綠化林業局街巷道路,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有效改善。110戶居民住宅樓漏雨房頂得到維修,653戶居民老化電氣線路實現更換,為269戶困難職工發放“兩節”送溫暖慰問金和慰問品15.38萬元。對全局18個存在安全隱患的自建房進行了妥善處理。林業局分批次組織126名先進個人、一線職工代表等進行療休養。連續3年為職工增長20%工資,全局職工年均月工資增長598元。解決職工群眾反映問題469件。
黨建引領
林業局黨委圍繞“黨旗引領強堡壘 發展生態爭先鋒”主題實踐活動,統一思想認識,把握工作方向,深化黨建品牌建設,落實黨建引領舉措,找準持續、高效發展經濟的路徑。
局黨委發揮理論學習中心組的龍頭作用,圍繞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采取集體學習、個人自學、交流研討、體驗式調研等形式,開展書記講黨課和專題宣講96場,黨員干部參與率超過90%,夯實了思想政治根基。
實施“融合黨建”工程。局黨委將機關和基層融合作為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服務力的有效渠道,采取“一個機關部門通過黨建共建和結對幫扶兩種方式,帶動三個基層單位融合共建”這種“一拖二加三”形式,建立起機關服務基層的“綠色通道”。機關部門與基層建立黨建聯系點18個,交叉結成幫扶對子36個,先后開展了“服務基層一日行”、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經驗交流會、聯合主題黨日等聯系活動。相繼開展了“聽黨課、踐初心、聚合力”學習交流志愿服務、森防隊伍建設能力提升培訓班、森防內業展評互學共促交流會、打造森防先鋒陣地學習交流等聯盟活動。
深入開展黨建共建活動,強化黨建引領,激發紅色動能。十八站林場黨支部、查班河林場黨支部與十八站鄉黨委和駐鄉軍警部隊結成了“鄂族人民心向黨、地企軍警一家親”共建對子。與國家林草局科技司開展了“科技大講堂”視頻聯學活動、主題黨日活動,2022年林業和草原科技成果國家級推廣項目“人工林多種功能經營技術推廣”落戶十八站林業局。
著力推動黨建品牌建設。積極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構建“局黨委帶黨支部、黨支部帶黨小組、黨小組帶黨員、黨員帶職工”的森林防火工作“四帶”模式,打造出勞模創新工作室、“蒲公英花開黨旗下”、“四色”黨建、播撒“種子精神”、“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等鮮活的黨建品牌,讓“黨建+N”綠色發展新模式緊密融入到生態建設的主戰場。截至目前,林業局共創建黨建品牌26個,推動全局產業項目21個,為職工提供固定崗位22個、靈活就業崗位140個。
抓好全面從嚴治黨。制定了“四責協同”責任清單,采取“一看、二查、三聽”“四不兩直”等方式,開展明察暗訪16次,組織簽訂《廉潔過節承諾書》213份,充分發揮了紀檢部門“監督的再監督”作用。
走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十八站林業局將秉持綠色發展理念,不斷開拓進取、奮勇爭先,用實際行動續寫新時代的新榮光。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